特种微生物资源获取与保藏中心
中心负责人:肖湘 特聘教授
团队构成:
中心现有特聘教授1名,研究院1名,副研究员1名,专职科研人员1名。
研究目标:
特种微生物资源获取与保藏中心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工程微生物资源库项目。团队聚焦特殊生境下的特种微生物资源,以大国重器支撑的极端生命研究为高起点,抓住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机遇,以实现极端生物样品的高效数据化和资源化为目标,缓解当前常规陆地生物资源枯竭现状,并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研究内容:
1.高通量、自动化的特种微生物菌株分离和筛选模块
平台将紧密对接上游大国重器,利用已有的深海采样优势,通过引入高通量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种微生物菌株分离和筛选。该平台将能够快速从深海及其他特殊环境样本中识别和分离出具有潜在科研和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株,为下游研究提供丰富的生物材料。配备全海深高压流动培养系统、高温高压静置培养系统等先进设备。
便携式高压试管和手动加压泵(可带上船)
静置式微生物高压培养设备
高温高压微生物培养装置
厌氧固相微生物高通量分离筛选平台实物图
2. 核酸-蛋白共提取共分析的多组学分析与鉴定全自动化模块
针对特种微生物样本难获取、生物量较低、样本宝贵等特殊限制,为更高效的鉴定和获取特种微生物信息资源,除特种微生物分离培养平台之外,需同步搭载用量少、灵敏度高、鉴定效率高的多组学提取与分析流程,打通菌株资源和数据资源。项目团队已针对特种微生物样本的特殊性,已自主研发了核酸-蛋白共提取共分析的核心关键技术,可实现对同一样本进行核酸-蛋白的共提取,原创分析流程也已测试成功,可同时满足利用多组学方法研究微生物群落系统发育、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功能的需求,实现单日100例样本的核酸、蛋白共提取共检测。
核酸-蛋白共提取共分析的多组学分析与鉴定全自动化产线设计图
3. 特种微生物样本与数据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共存取模块
此平台将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样本和数据的高效共存取和管理。设立专业的微生物菌株保藏中心,采用深低温冷冻、干燥保存等先进技术确保菌株的长期稳定保存,并进一步探索更加适用于具有典型特殊极端生境特征的特种微生物菌株的特殊保藏方法,确保菌株不失活、不退化。已建立10万级菌种自动化低温保藏系统,实现样本和数据的高效管理。
全自动样本库效果图
中心联系人:王景(zhenjiaofenjie@sjtu.edu.cn)